冬至菜心“遲”來甜 增城遲菜心搶鮮上市30分鐘可嘗鮮 https://img.meituan.net/smartvenus/f5c5da5d0806c72c065a0d34ae4521d1894314.jpg@100w 增城遲菜心搭乘美團小象超市即時零售快車,廣州市民線上下單,最快30分鐘線下收貨嘗鮮。
冬至菜心“遲”來甜 增城遲菜心搶鮮上市30分鐘可嘗鮮
零售業務2023-12-21

冬至到,菜心甜。廣州增城區小樓鎮的江坳村地處北回歸線,獨特的日照條件和水土氣候,讓冬日裏的遲菜心蓄積糖分,向陽生長。作為冬季廣東人餐桌上的“頂流”時蔬,本地產、本地銷的增城遲菜心趕在冬至前鮮甜上市。搭乘美團小象超市即時零售快車,廣州市民線上下單,最快30分鐘線下收貨嘗鮮,炒上壹盤冬日裏的“鮮甜”,好好味。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珠江人家》中,上演了以“菜心”為食材的廚藝爭霸賽。大廚陳衛直言:“我們後廚只收增城的菜心!”廣州增城種植的遲菜心被眾多美食家們譽為“菜王”,它根莖粗壯、纖維少、皮脆無渣、味道清甜,是老廣心目中地道的“本地尖貨”。路邊廣闊的菜田裏,壹排排增城遲菜心已經長得齊腰高,隨手折壹支,嘎嘣壹聲,溢出清新的汁水,咬壹口,清甜甘洌。元末明初,時任尚書的廣東增城人張度曾題詩贊美當地遲菜心之妙:“菜心盈翠冬日遲,天賜豐饒勝奇葩。”而《增城縣誌》亦對遲菜心有記載:“心最美,為蔬品之冠。”

img
▲圖為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江坳村遲菜心產地 攝影/王強

大學生返鄉帶動農戶種菜心15年 走上產業發展“快車道”

臨近冬至,伴著晨間第壹縷微光,小樓鎮菜農周萊花(音)開始早早下田采收遲菜心,只見她眼疾手快,用自帶的小彎刀朝著菜苔的根部用力壹割,壹整顆碩大的遲菜心便應聲而落,“(菜苔)開花就能采嘍,妳看這葉子上還帶著露水,很鮮的,直接生吃都很甜的。”說罷,她“哢嚓”咬上壹口,面露豐收的喜悅。

“食在廣州,菜出增城”,在增城區小樓鎮,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味道鮮甜的遲菜心。近年來,增城區統籌區的優勢、鎮的特色、村的資源,全面推進強區促鎮帶村,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為“百千萬工程”提供增城樣本。其中,增城遲菜心逐步成為增城經濟的壹大特色產業,記者了解到,遲菜心的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入選“粵字號”國家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張文彬,80後,增城區小樓鎮江坳村人。15年前,大學畢業沒多久的他,放棄原本穩定的工作,毅然返鄉種遲菜心,從最初東奔西跑的壹名“菜販子”,逐漸發展成增城當地菜心“龍頭”企業的負責人。他感慨地說道,種菜心15年,壹路走來吃了不少苦,也壹路參與、見證了鄉村產業的振興和壯大,帶動壹批農戶致富增收,“心裏是很甜的”。

img
▲圖為增城遲菜心“新農人”張文彬(左壹) 攝影/王強

“剛開始我只是兼職賣菜,兩個月就掙了壹年的工資,所以覺得種菜這個事情有收益、是非常值得投入的,而且要帶領更多村民壹起幹,共同致富。”張文彬說。說幹就幹,2008年,在增城團市委的支持下,張文彬成立了廣州綠聚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參與政府打造增城遲菜心品牌的各種推廣活動,並建立了遲菜心生產基地和配送中心,創立了“綠聚來”品牌。

與此同時,他也發現因缺乏包裝和品牌推廣,增城遲菜心賣不出好價錢,農業增效難,農民增收也難。“當時,增城遲菜心的主要問題是知名度不高,缺乏規模化和標準化種植方式,銷售渠道也不成熟。”

沒有和蔬菜打過交道的張文彬,決定先從酒店和各類中高檔酒樓的渠道做起,他背著壹筐筐遲菜心,前往酒店或酒樓用餐,通過讓後廚幫忙加工遲菜心的方式,引起了廚師長和酒店負責人的關註,逐步成為幾家酒店的增城遲菜心供應商,基地開始有了穩定的訂單。

隨後,張文彬通過為農戶提供種苗、種植標準和保底回收銷售等方式,農戶投入土地和勞動力,推動遲菜心種植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現公司自建生產基地3000畝,合作基地6000畝,吸納當地菜農、“砍菜師”、品控師等超300人就業,帶動了周邊逾4100戶農戶通過“遲菜心”種植致富增收,“聯農帶農”年產值近億元,增城遲菜心不斷闖出壹條發展特色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小菜心也有“大夢想” 從中高檔酒樓到30分鐘人人可嘗鮮

“要讓農民‘因農而富’,達到共同致富的目標,就必須把農產品的價格品質做起來。”張文彬認為,增城遲菜心的商機在於發現了“最鮮嫩的20厘米菜苔”,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遲菜心的經濟價值。“很多中高檔酒樓,使用的菜心食材是中間最嫩的菜苔部分,那我們幹脆提供菜心采收、加工、包裝壹條龍服務,提升菜心附加值,菜心價格也從最初的1-2元地頭收購價,壹躍提升了三四十倍。”張文彬表示,菜心渾身都是寶,中間最鮮嫩的20厘米可以制作成菜肴,切掉的部分可以晾曬成菜幹,制作成菜醬,也是嶺南飲食文化的沈澱。

逐漸“名聲在外”的增城遲菜心也引來了互聯網和生鮮電商平臺的合作,張文彬的“綠聚來”公司在今年成為美團小象超市基地直采的產地商。“過往增城遲菜心在星級酒店、高檔酒樓才能吃到,後來在市場、精品超市也比較常見,現在通過即時零售30分鐘就能送到千家萬戶。本地農產品的銷售思路緊隨時代,不斷發生變化。”張文彬認為,時代在發展,增城遲菜心也逐漸依托本地尖貨的農產品品牌優勢,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走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道。

img
▲圖為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江坳村 攝影/王強

“以前我們跑斷腿找銷路,現在人在田裏,就有像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拋來基地直采的訂單,幫助增城遲菜心‘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入千家萬戶’。本地的優質的好食材,越來越方便易得,是我們做這件事的初衷。”張文彬表示,“小菜心”也有大夢想,如今增城遲菜心在全國都有了知名度,他甚至期待增城遲菜心走出國門,打開國外市場及銷路。

本地人偏愛“本地鮮” 增城遲菜心銷量兩周增長20倍

img
▲圖為冬至前的增城遲菜心正在“上糖分” 攝影/王強

正值冬日裏的第壹批“增城遲菜心”上市之際,通過美團小象超市,菜心最快30分鐘送達用戶手中,即時零售正加速助力“本地尖貨”出村進城。

12月1日,美團旗下自營零售品牌“美團買菜”升級為全新品牌“小象超市”,通過建設本地倉儲和物流,將用戶所需的商品即時配送到家,促進本地消費。據美團小象超市蔬菜采購工作人員介紹,增城遲菜心是該平臺重點打造的廣州“本地尖貨”,通過品質把控、供應鏈建設、線上推廣等資源傾斜,幫助本地特色農產品擦亮品牌名片,確保本地消費者嘗到“第壹口鮮”。“數據顯示,小象超市從11月底上線了產自增城區小樓鎮的正宗增城遲菜心,短短兩周時間內,單日商品銷量超20倍增長,本地尖貨深受本地消費者喜愛。”

img
▲圖為小象超市騎手在配送 攝影/王強

廣東消費者對鮮的要求更為極致。鮮,壹是要求源頭農產品品質好,二要求冷鏈和配送履約效率高,小象超市30分鐘快送服務,比其它線上方式更快更穩更便利,基地直連餐桌,滿足廣州人足不出戶,吃到即采即發“新鮮”遲菜心的需求。

2022年起,美團小象超市在全國啟動了“本地尖貨”項目,在地方政府指導下,通過產地直采、批量采購、流量扶持等方式,為本地特色商品拓展銷量、擴大影響力。目前,北京密雲水庫魚、龐各莊西瓜,上海南匯8424西瓜,廣州南沙的新墾蓮藕、南沙番石榴、從化砂糖橘,廣東肇慶高要羅氏蝦,廣州增城鮮進奉荔枝等多地特色農品均已納入小象超市“本地尖貨”,產品銷量及品牌知名度均有所提升。如龐各莊“頭茬西瓜”上市當周累計售出約3萬顆,同比去年同期增長80%以上,密雲水庫魚更是借此新開拓了即時零售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即時零售,是指通過即時物流等履約能力,拓展和連接實體商戶、倉儲等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的新型零售業態。其具有“近快好”的特點,就近提供供給、快速完成履約、減少流通環節的冗余和損耗,以足夠快的方式實現本地農貨“從田間到餐桌”的空間轉移,使產地與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近,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以消費促產業,以產業促就業,即時零售正在助銷越來越多像增城遲菜心壹樣的本地尖貨,持續探索“土特產”創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