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當天,聽障騎手小王和他的夥伴收到壹份貼心禮物,當他們打開騎手APP時,發現“聽障關懷功能”又更新了。新版本取消了原有的電話聯系功能,在APP顯著位置支持IM(即時通訊)在線溝通語音轉文字,壹舉解決了騎手送餐中的溝通難題;新增“殘障騎手標識”,用戶提前了解聽障騎手的身份,便於增進理解。據了解,截至2024年11月底,美團有8507名在職殘障騎手,其中在職聽障騎手6758名,占比79%。
早在2022年9月,美團配送通過線上線下調研,鼓勵產品經理走出辦公室貼近聽障騎手身邊,收集到幾千份真實需求,以此為基礎上線聽障騎手關懷功能。在調研中,約98%騎手願意對用戶端展示殘障騎手標識,尤其在取貨通知環節強化提示。同時,有90%以上騎手會遇到顧客發送語音消息不便溝通的場景,對語音轉文字和提示顧客不要電話溝通的意願較高。此後,這壹功能不斷按需叠代。
在長春,站長馮德軍從事外賣配送長達9年,壹路從騎手晉升到站長,他負責的站點,最多有16個聽障騎手,被稱為“無聲外賣站”,目前他負責的站點有3名聾啞騎手。
馮德軍表示,最早知道美團上線聾啞騎手關懷功能,還是從站裏騎手那裏知道的,他們覺得殘障騎手標識展示、在線語音轉文字這些功能,特別方便。“記得幾年前有聾啞人應聘騎手工作,考慮溝通不便,影響用戶體驗,我婉拒了。但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們可選擇的工作機會很少,洗車工、工廠,工作強度都比較大。後來我們招錄了幾個聾啞騎手,他們成功跑單之後,成為了‘師傅’,也介紹更多需要這份工作的聾啞人加入。
聽障騎手有自己急需的產品,比如,壹般騎手接近送達用戶地址前,會壹鍵撥打電話告知對方;聽障騎手則更希望能壹鍵發送文字信息。這個功能看起來小,卻讓這些騎手節省了不少時間,減少誤解。“如今平臺不斷優化了功能,更方便了聾啞騎手跑單,溝通已經不再是問題。”
成都站長蘭世明的小組裏全是聽障騎手,他介紹,在美團上線這個功能之前,“用手語反復比劃,急得直冒汗”是很多新入行的聽障騎手面臨的溝通難關。站點會給他們打印壹張紙,貼在餐箱上,提醒過往車輛,這是聽障騎手,請大家在交通上讓壹讓。有時候用戶不知道騎手是聽障騎手,騎手沒接電話,站點都會壹個個打電話去給用戶解釋。蘭世明介紹,這些聾啞騎手之前經歷過找工作受挫,現在送餐每月能有6-8千的收入。
武漢的聽障騎手陶波2020年開始送外賣,雖然提前有心理預期,但真正開始工作才發現困難遠超預期。在聽障關懷功能的幫助下,陶波慢慢適應了騎手工作,能夠熟練的應對送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每天跑單6小時左右,每個月可掙四千多元的收入。他表示,騎手工作非常自由,想休息就休息,想跑單就跑單,他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工作,只要騎上電瓶車,心情就非常放松。
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聽障騎手可以在客戶端上傳證件進行認證,認證通過後就能使用板塊內為聽障騎手研發的送餐關懷功能。包含取餐送餐電子便捷溝通卡、問路電子卡、技巧學習等板塊。“騎手達到送餐點時,可以使用語音外呼功能,由騎手客戶端通過智能語音系統給顧客打電話,告知訂單已經送達。”上述負責人介紹,美團外賣的產品組壹直以來有“拎包”的傳統,就是走到送餐壹線,邊跑單邊聊天,收集騎手、用戶、商家的意見,回到辦公室繼續推動產品更新叠代。他說,“聽障騎手關懷功能”還在不斷完善中,將繼續征集聽障騎手使用過程中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分批次地推進優化,為聽障騎手減少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