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騎手”已成“賣慘營銷”升級版 https://img.meituan.net/smartvenus/1a299baf43608143cd5229ef1bf874c7526976.png@100w 擁有40萬粉絲的網紅“騎手”被抓,造假視頻背後有套路還有壹條新的產業鏈
“假冒騎手”已成“賣慘營銷”升級版
辟謠公告2024-12-12來源解放日報

最近,公安部網安局公布了壹起案例:網民“小松”冒充外賣騎手,虛構悲慘故事,利用公眾的同情心騙取流量,謀取私利。目前,“小松”已因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處罰。

被處罰前,“小松”憑借“單親爸爸帶著女兒送外賣”的人設,在社交平臺積累了40余萬粉絲,並通過直播帶貨獲利。可經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調查,“小松”並不是騎手,外賣制服是網上購買的;他也並不是“單親爸爸”,壹家人生活幸福。

這又是壹起假冒騎手博眼球事件。上海辟謠平臺調查發現,“假冒騎手”已然成為互聯網平臺“賣慘營銷”的升級版,背後更是出現了壹條新的產業鏈。

“騎手”視頻造假套路壹致

今年以來,以“騎手”為主角的視頻造假層出不窮,套路基本壹致:要麽營銷“積極向上”的主題,大多是“生活不幸,但靠送外賣自強不息”,或是“遇到了善良的消費者、商家,對生活充滿希望”;要麽以“委屈悲傷”為主題,主要內容包括“工作不易,遇到了不講理的消費者/商家/平臺”等。在流量變現方面,造假者通常利用網友的關註、點贊、同情等,通過直播帶貨、賣課,或者直接向網友索取打賞、乞求資助。

記者調查還發現,在這些“常規”套路背後,更出現了壹條產業鏈。

壹方面,“騎手”的人設以及相關劇情背後都有推手,部分MCN等第三方公司在幫助簽約主播或博主造假。在壹家MCN機構工作的韓軒(化名)直言,相比個人打造“人設”,MCN對不同平臺的流量規則更加熟悉,可以與客戶合作,策劃人設。

另壹方面,“騎手”的“日常生活”有劇本。多家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上,都有主題為“騎手怎樣賺錢”的“經驗帖”“揭秘帖”,還有壹部分是有償課程。有賣家為了證明其課程有價值,向記者提供了壹條“流量經驗”:“大家對維護外賣小哥權益的話題很感興趣。如果以騎手或前騎手的身份錄制視頻,發表支持騎手權益的言論,容易引起關註。在此基礎上,通過櫥窗帶貨,收益很可觀。”他說,有的博主按照這條經驗操作,年收入可達到二三十萬元。

推銷產品還故意制造矛盾

其實,相關部門和網友早就對“賣慘視頻”說“不”。今年8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將“編造虛假場景人設,無底線帶貨營銷”列在重點整治問題的第壹條,指出這類問題的主要表現包括“編造虛假‘扶貧’‘助農’‘患病’等場景,通過‘扮窮’‘賣慘’誘導網民購買低質偽劣商品”等。將這些造假手段與假冒騎手類視頻比對,騎手視頻的欺騙性更強。而且,這類視頻不僅誤導觀看者、利用觀看者的同情心和善良推銷產品、服務,有些還故意制造矛盾、煽動戾氣、破壞和諧。

比如,“跑外賣三單白幹,雨中大哭”“女騎手深夜送餐,車輛被盜崩潰大哭”等情節,帶有明顯的戲劇性,故意誇張乃至惡化騎手的工作環境。還有上海辟謠平臺澄清的“上海臺風天有外賣小哥當街猝死”,也是看圖說話,為了博眼球而胡編亂造。這些視頻看起來是同情外賣員,其實是消費外賣員,目的是迎合部分觀看者對騎手群體的偏見,並放大外界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再如,在“外賣員深夜帶著孩子送外賣,懇求顧客不給差評”等擺拍視頻中,造假者使用了“騎手遭到顧客刁難”這壹套路。可事實上,大多數消費者對騎手的態度並非如此,理解、體諒、共情才是主流情緒。

面對以“假騎手”為主角的造假產業鏈,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標本兼治。

壹方面,要加大對“小松”等造假者,以及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打擊力度。另壹方面,平臺很有必要改壹改流量規則,區分真正的“正能量”和別有用心的“假人設”。通過限制虛假拼湊、造謠傳謠類劣質信息推送,讓算法真正服務於主流價值導向,將用戶找優質內容變為優質內容找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