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江蘇南通和福建泉州,首批參與美團養老保險試點的騎手,收到了補貼到賬的消息。
“原以為要7個工作日,沒想到假期剛過,幾個小時就到了”,泉州的騎手說。
4月,在泉州、南通市人社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美團的騎手們陸續參與到了養老保險補貼試點中。
此刻,泉州的騎手站點外,十幾位騎手三三兩兩聚在壹起:正是他們享受午後閑暇的時間。
正在壹旁打遊戲的90後騎手收到了入賬短信,向大家搖了搖自己的手機屏幕。
幾個騎手則截圖發給了自己的老公老婆和家庭群裏。“社會對外賣工作有認可了”,群裏說。
不過,也有壹個騎手笑著說,“準備先當私房錢攢起來”。
在兩地,我們和人社部門聯合開設的社保咨詢臺,常有路過的騎手怯生生地停下車,走近問:我是眾包,也可以補貼嗎?
有位女騎手在壹旁看了許久,終於把工作人員拉到壹邊,“我帶娃在南通上學,早晚要送小孩,中午要做飯,只能閑了跑外賣,幹不了全職,能給我補嗎?”
我們找來站長幫忙測算,過去6個月裏,她有3個月兼職收入達到了社保繳費基數,符合補貼條件。
據站長估算,站內約80%騎手可立即獲得補貼資格,他們可以選擇在老家或者在工作所在地繳納。
通俗地說,“只要妳正常跑單,騎手想保,美團就補”,站長對現場咨詢的騎手們說。
騎手究竟需要什麽樣的保障方案?自2024年12月項目啟動開始,我們從騎手那裏得到了各種聲音和想法,有兼職的新騎手,也有以送外賣為穩定職業的老騎手,有看重自由的年輕人,也有看重保障的中年人。
更靈活更包容,盡量讓更多騎手夥伴的不同需求都能納入保障。這是我們的設想。我們深知,我們的方案應該盡量為最廣泛的人群提供最急需的保障,把選擇權交給騎手,讓騎手依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做選擇。靈活就業群體尤其如此。
為了讓騎手更多理解我們的補貼試點方案,近期,我們與南通、泉州當地人社部門的工作人員聯合開設了“美團騎手養老保險補貼咨詢臺”,並在兩個試點地召開了10余場宣導交流會,與當地數百名騎手進行了壹對壹溝通。在5月底前,我們還將舉辦超過15場交流會,每場可容納100-200名騎手,聯合人社部門壹起在現場為騎手答疑解惑。
以下是參與補貼試點的騎手們對我們的真實建議,供大家參考:
(註:內容已經過發言者確認與同意)
騎手對補貼方式的感受
01 門檻低、效率高
“門檻不高,像我這種賺6000不是很拼的眾包騎手都能拿到。”
南通騎手石光超全職照顧3歲的小兒子,他告訴我們,沒有別的工作可以像眾包騎手這樣自由,能邊跑邊照顧家庭。考慮大部分時間需要照顧家人,壹個月收入6000元的石光超,認為自己“在南通騎手裏不太拼,收入算比較壹般”。有了補貼之後,石光超生活壓力減少了,對這份工作有了更多歸屬感和認同感。
此外,還有多位騎手提及,“補貼門檻不高”是他們認為試點方案較有吸引力的壹點。當前,美團騎手養老保險補貼的獲取與“專送”還是“眾包”都沒有關系,無需簽署任何承諾或合約,不與工作單量或工作時長掛鉤,也無需申請或等待邀約。這考慮了騎手職業的流動性以及外賣的淡旺季,為騎手充分提供自主選擇空間。
“沒想到外地的繳費憑證也可以很快驗證,補貼跟本地騎手的同壹時間到賬,心裏更踏實了。”
戚葉軍是河南商丘人,媳婦孩子都在老家,也計劃回老家生活,屬於“外地繳社保”,通過站點開會了解到美團的社保補貼政策,並提交了材料。
據美團公布的調研數據,有40%騎手為跨省份流動就業,70%騎手為跨城市流動就業,外來務工人員占比為81.6%。目前試點方案支持騎手自主選擇在戶籍地或就業地參保繳費獲補, 也照顧到“在城市工作,在家鄉養老”的現實需要。
02 獲得感、職業安全感
“收到這筆錢最大感受是社會對我們有認可了。”
騎手曹焱是95後,社保給他帶來更具體的社會認同感,他希望再跑兩年實現在南通買房的願望。騎手姜建峰收到補貼當天正在下大雨,他擦了擦手機,“很開心,跟爸媽都分享了”。
壹直以來,常有騎手向我們表達“缺乏穩定感和安全感”,比如被保安攔下的時候,或者被外界貼上“可憐”的標簽。事實上,不少騎手逐漸通過外賣職業獲得了向上的可能性,人生迎來新的轉機。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有騎手經歷過小吃店倒閉、欠債400萬、從事20多年的技術工種被新技術淘汰了,他們通過努力“重新上岸”;有“廠二代”騎手為了“過得自由又能兼顧生意”跑單,也有騎手在閑暇之余愛上了寫詩、把跑單當都市探秘遊戲,“在美團這幾年把周邊城市旅遊了個遍”。
我們也相信,隨著騎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鋪開,騎手職業也能被正常看待。我們不僅希望騎手們能在美團賺到錢,也希望他們工作得更幸福、生活得更穩定。
“先繳再補的方式適合騎手,有的騎手這個月跑單,下個月可能就不幹了,代扣代繳不夠靈活。”
在美團,近壹半騎手全年接單天數不足30天,考慮到騎手“過渡職業”的特性,美團采取更靈活的社保補貼方式。不少騎手告訴我們,美團政策出來後,他們把多年斷繳的社保重新交上了。另壹位泉州騎手表示,“當時從工廠出來後,手頭有點緊,畢竟壹個月要八百多,社保就斷了。這回美團給補貼才再續上。老了有保障,不用靠小孩。”
03 減輕家庭負擔
“孩子們自己都不容易,養老不能再指望他們,人得靠自己。”
四川人雷光海跑單8年,要養三個孩子,幾乎每月都能賺壹萬多。他說,不打算靠孩子養老,希望通過社保減輕未來孩子們的負擔。社保補貼到賬那壹刻,他把消息發給老婆,晚上準備全家出去吃自助慶祝壹下。
騎手告訴我們,站點大多數人對養老保險補貼的反應都很積極,他們大多已在美團穩定跑單兩年以上,年齡四五十歲,結了婚, 有家庭、有孩子。
“女騎手不比男騎手差,想給兩個孩子更好的生活。”
47歲的田春紅已經在美團跑了8年,她計劃再跑幾年就開啟養老生活,另壹位女騎手胡相燕在跑外賣前做過會計,了解社保重要性,認為美團的補貼分擔了自己交社保的壓力,於是便把多年斷繳的保險補上了,她覺得“交社保不僅是為自己,也是對孩子的壹種負責”。
胡相燕說,網絡上大家對女騎手可能有些成見,其實現在跑外賣的女騎手蠻多了,跑外賣也沒有網絡上說的那麽慘。跑外賣男女沒有差異,最重要的是堅持。現在,她和愛人壹起負擔家裏的開銷。
騎手對我們提出的進壹步建議
走訪中,大部分騎手對於當前方案表示認可——“意外驚喜,相當於幹壹樣的活兒,美團每年多給我將近6000元”。
也有很多騎手給了很多建議或者是吐槽。5月10日,我們在咨詢臺附近撿到了壹團捏得皺巴巴的宣傳單,宣導同學發現後趕緊追上騎手追問。
這位騎手誤以為社保是平臺直接幫忙繳納,因此氣憤地告訴我們,“說是上個月交,結果這個月根本沒有!”
還有騎手騎車經過朝我們怒吼:都是騙人的。
這都提醒我們,要更多傾聽那些對保障需求更強烈的騎手的聲音,盡早擴圍,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繼續降低騎手參與的門檻。
騎手對我們的吐槽與我們的回應如下:
01 完善產品體驗
“上傳社保繳費憑證的地方沒有提示”
有騎手反映,上傳社保繳費憑證的地方沒有提示,不知道是否上傳成功了。
意見我們已經收到,會和產品團隊聯動後續讓產品體驗更好。
還有騎手反映,自己是在4月最後壹個工作日完成繳費,但憑證上傳是在5月初,所以這次5月8日就沒有收到補貼。
對此,我們將快速推進流程,類似情況的騎手會在兩周內收到打款。
“第壹次流程走通後,後續每月平臺能否直接打錢,不用再上傳憑證?”
騎手現場提出這個問題,但很抱歉我們暫時沒辦法支持。我們需要把補貼給到真正有需要且完成參保繳費的騎手。
當然,我們也在想辦法,盡量讓流程更簡便。比如我們也在與相關部門合作開發數據對接系統,但涉及到跨部門及區域協同,經測算,時效上不如騎手直接上傳更快,所以暫時先采用騎手自主上傳模式。
02 拓展險種、提升比例
“希望提供更多元的社保繳納方式,增加險種”
除了養老保險,今年騎手的“工傷險”(即新職傷險)會覆蓋到17省市,目前已包含養老保險補貼試點的江蘇南通,據悉福建泉州也會很快覆蓋。
這壹險種此前已試點3年,作為首批試點企業,美團已累計投入14億元,為600多萬名騎手繳納了保費,探索出可供復制的經驗。未來,美團將全額出資為騎手的每壹單都上工傷險。
在醫療險(生育險已經合並)險種上,大多數騎手也已經在繳納新農合等醫療保障,我們將在不增加騎手負擔的情況下,逐步推出符合真實需求的保障計劃。
“社保補貼是否也可以和收入掛鉤,多勞多得?”
有騎手向我們提出建議,希望收入越多補貼比例越高,這樣可以形成騎手與平臺之間的良性互動。
這壹點我們已記錄,會在後續工作探討更多可能性,在保障騎手現金收入的同時,探索符合真實需求的保障計劃。
03 暢通咨詢渠道
騎手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具體的方案和細節等問題。對此,我們將為大家提供更多咨詢通道,大家也可以關註美團和人社部門推出的定期咨詢活動。
感謝大家的聲音和意見。我們將繼續積極拓城、拓面、拓險種,逐步覆蓋上百萬騎手。
我們也將繼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紮實推進騎手社保相關工作,並繼續定期向社會各界公布相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