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新就業群體:23個“美團袋鼠寶貝之家”為奮鬥者守護家庭幸福 https://img.meituan.net/smartvenus/86dcfafdc8e3ff80aa25c792c0d7c3c5218721.jpg@100w 截至今年3月,“美團袋鼠寶貝之家”已累計落地建設23個,為16.3萬余人次提供了社區教育服務。
關註新就業群體:23個“美團袋鼠寶貝之家”為奮鬥者守護家庭幸福
社會責任 2025-05-03來源來源綜合北京青年報等報道

在北京這座繁華的城市裏,有這樣壹群人——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導購員等新就業群體。他們為城市的運轉辛勤打拼,然而,工作與帶娃的矛盾卻成為他們生活中壹道難以平衡的現實難題。工作時間不固定,節假日更是忙碌,流動兒童的成長與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如何讓這些跟隨父母來京的孩子全面發展、融入城市生活,成為社會關註的話題。

img
請添加圖片備註(可選)

2022年起,美團聯合公益組織開始探索解難之路,在全國打造“美團袋鼠寶貝之家”。在這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孩子們在課後及周末,能夠享受到免費的課後托管、同伴交往、興趣課堂等多元教育支持,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新就業群體減輕了後顧之憂。

img
請添加圖片備註(可選)
為孩子照亮課後時光

4月中旬的壹個傍晚,北京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海澱區四季青中間藝術區內,“美團袋鼠寶貝之家·協作者童緣”活動室的燈光在雨幕中亮起,為流動兒童照亮課後時光。來自附近兩所學校,父母為騎手、快遞員、銷售員、保潔員等務工就業群體的孩子們,陸續走進這裏,開啟寫作業、讀繪本的充實時光,等待著晚歸的父母。活動室的燈壹直會為孩子們點亮至晚上8點甚至更晚壹些。

下午四點半,小學二年級的小馬同學熟練地按響門鈴,換鞋套、簽到、放書包、找圖書,壹氣呵成。“我媽媽做美容工作,晚上9點才回家,爸爸打兩份工,早上五點會先去跑外賣。我從壹年級放學後就在這裏,比壹個人在家有意思多了,能和小夥伴壹起寫作業,還能看書、練字、看電影。”小馬同學的話道出了這裏許多孩子的心聲。

海澱區四季青區域“美團袋鼠寶貝之家·協作者童緣”是袋鼠寶貝之家項目的起點。四季青附近有較為集中的外來務工者居住區,2003年成立的公益組織——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2015年在這裏建立了“協作者童緣”服務點,已為流動兒童及家庭開展了多年公益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騎手帶著子女來到北京壹起生活,2022年,美團與北京協作者合作,共建了首個聚焦騎手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的社區兒童友好空間。兩年多來,這裏已服務超過百名新就業群體家庭的子女,他們中有幼兒,更多的是中小學階段在讀的學生。

img
請添加圖片備註(可選)
在相處中教會孩子融入城市生活

“我們周壹到周五有課後托管服務,周三、周六有誌願者來上書法課、圍棋課,周末和寒暑假的活動也非常豐富,還常邀請家長參加。”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者王肖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道。采訪中北青報記者發現,寶貝之家的孩子有禮貌、善交談、生活能力強。“每個孩子都是‘家’裏的小主人,壹起制定和遵守規範;活動中,我們的手工小組、社區親子影院等興趣課堂也都是以孩子的視角開展,由他們自設議題、自主完成,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中,助力他們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勇敢表達自我。”

來自河北保定、在美團工作9年的“資深”騎手高仕傑對此深有體會。每年寒暑假,10歲的女兒高涵都會來北京。8歲起,高涵就成了“袋鼠寶貝之家・協作者童緣”的常客。“假期把孩子放老家不放心,帶來北京我們又沒時間照顧,孩子在家就知道玩手機。”高仕傑說,自從有了寶貝之家,每到假期他就送女兒來,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眼界開闊了,寫作文的詞匯都豐富了。更讓高仕傑欣喜的是,在2023年、2024年暑假,他在袋鼠寶貝之家圓了和女兒壹起參加親子活動的夢。首次和女兒走進果殼網遊學、前往大運河博物館參觀。去年女兒參加了“袋鼠寶貝之家・協作者童緣”夏令營中的舞蹈小組。在閉營儀式上,靦腆內向的女兒自信地登上了舞臺。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去年6月,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和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的幫助下,四季青站點還成立了“袋鼠寶貝合唱團”,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童聲合唱團的蘇航老師每周會來給孩子們上課。除了日常排練,孩子們還第壹次走進了專業錄音棚,壹起錄制了合唱曲目並登上了“7·17騎士節”的舞臺。

據了解,截至今年3月,“美團袋鼠寶貝之家”已累計在北京、上海、廣東、河北、山東、浙江、江蘇、安徽、雲南、重慶等地落地建設23個,為16.3萬余人次提供了社區教育服務。

請設置您的 Cookie 偏好
歡迎來到美團企業官網。
我們希望在本網站上使用 Cookie,以便保障本網站的安全、高效運轉及服務優化,有關我們使用 Cookie 的更多信息,點擊查看了解更多
接受 Cookies
拒絕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