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美团发起了行业内首个关注环境保护的“青山计划”。
五年来,“青山计划”已携手用户、商家、专家、环保机构等生态各方,共同探索行业环境影响治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日前发布的《美团青山计划五周年进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亿美团外卖用户使用“无需餐具”环保功能,有超过80万商家加入了美团外卖的青山公益行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五年来,“青山计划”已经从美团一家企业的追逐,发展为一群人共同参与的绿色生态圈,他们中有潜水爱好者、餐厅老板,有科学家、环保机构从业者和养蜂人……
1.从潜水到“无需餐具”
因工作需要各地出差,姜姜已经拥有3168单“无需餐具”的外卖记录,她已经养成了使用美团外卖这个功能的习惯。
作为一名潜水爱好者,“巧遇”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是姜姜的乐趣所在。但有时,她也会遇见不幸。一片珊瑚附着在岩礁上,看似依旧姿态万千,但并没有勃勃生机;一簇海草在水中摇曳,摆动时隐隐露出掩身其中的垃圾……入海时的所见所感令她印象深刻。
被触动的姜姜开始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例如,在购买饮品时,她会选择纸盒的包装,也会自备环保袋。而点外卖时,能够注意到“无需餐具”的选项,她认为得益于美团的产品设计:“它被设置在选红包、填备注的附近,很明显可以看见,我就开始不要餐具了。”
在姜姜看来,环保意识的践行仍然有一段路要走:“大家可能在意识上认可,但实际行为上不一定能做到。美团则可以影响更多人。”
2.给辣椒白菜的“碳足迹”做减法
“希望去影响到一小部分人,比如餐厅的同事、我们的客人,对环境保护也会有一些贡献。”觅唐餐厅创始人王银芳认为,只有让可持续成为公众的共识和习惯,才能让城市的每一处都干净、漂亮。
这样的经营理念与青山计划不谋而合。2020年王银芳接触到青山计划。彼时,美团正在为制作行业内首份《可持续餐饮商户指南》寻找“同道之人”。当年12月,在中国饭店协会指导下,美团联合肯德基、海底捞、西贝莜面村、喜茶、觅唐等餐饮商户,共同发布了这份指南。指南在可持续食材、可持续门店、可持续包装、社区支持与公益行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三项行动建议,推动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
王银芳挑选了数十家合作的农场,长期供应蔬菜、鸡肉、猪肉等原材料。在挑选合作农场时,运输距离、“碳足迹”是衡量的指标之一。“例如鸡肉、蔬菜、豆腐等,基本都是来自北京周边”,王银芳介绍,“一方面是新鲜,还有一方面尽量本地采购,减少运输带来的碳排放。”
她还将一本本《可持续餐饮商户指南》的小册子摆放在餐厅内,同顾客分享。门店可持续运营的努力可见于方方面面。在可持续包装、社区支持与公益行动方面,觅唐加入了美团公益商家计划。“如果大家能够联合起来去做可持续、减少食物浪费,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王银芳表示。
3.“前10年就做了一件事”
朱美芳毕业留校时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将米粒大小的聚丙烯切片纺成丝状的纤维。自此,她便开启了三十余年的合成纤维研究。
“前10年就做了一件事,把聚丙烯的不能穿,变得能穿。”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办公室笑着说道,“通俗点说,就是让蛇皮袋能穿在身上。”彼时,聚丙烯纺成的纤维十分粗糙,而纤维的粗细度与舒适性密切相关:越粗舒适性越低,越细舒适性越高。低舒适性的纤维往往只能制作成地毯、窗帘,更常见的归宿是蛇皮袋。对此,朱美芳还介绍了一个参数——“熔融指数”,用以形容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
当材料的分子量较大,流动性便会低,意味着熔融指数小,自然无法纺出较细的纤维。受限于当时的石油加工技术,做出熔融指数高的材料十分困难。因此,把纤维纺出来,并让其好用、舒适,再进一步要求可持续,成为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深耕的部分议题。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吸引朱美芳的地方在于,她从青山计划中看到的未来方向——变废为宝。变废为宝的一条路径是将回收餐盒纺织的纤维制成运动服饰,运动服饰不仅需要美观、舒适,不可或缺的还有功能性要求。“要做得舒适,就不好纺,要做得功能化,舒适度可能就降低了,是个矛盾。”如果说行业是出题人,如朱美芳一般的科学家们则承担着解题人的角色。由于现在餐盒回收体系并不完善,餐盒回收后的市场用途也较为狭窄,导致餐盒回收略显艰难。
“如果消费者能吃完外卖后,把剩饭剩菜作为湿垃圾倒掉,然后扔餐盒之前,哪怕只是用自来水冲一下,对我们都是很大的帮助。”对于消费的另一端,朱美芳则建议企业尝试在源头设计时,就把回收的因素“埋”入产品,例如加入“方便回收利用的分子”,为后续的循环转化提供便利。
朱美芳团队攻克的“回收聚丙烯餐盒的高值化应用”,提出把废弃餐盒转化为细旦纤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模式和新方法,入选了青山科技基金2021年首届“科创中国美团青山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4.见证一场塑料餐盒的“新生”
四年前,青山计划发起“盒聚变”餐盒回收试点活动。
“当时回收了餐盒好几千个,最终把它们变成大概1000辆单车上的挡泥板。”这场亲身体验,让青山计划相关方、上海睿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熊维记忆犹新。
作为高分子材料学博士,熊维2015年便进入废塑料行业。熊维关注到塑料餐盒品类,是从2018年开始的。彼时,外卖餐盒对许多消费者来说都已经不陌生。虽然餐盒本身的塑料材质几乎均可回收,但是在实际回收网络中,由于外卖餐盒在使用时沾染油污,“在很多城市,都将废塑料餐盒归为干垃圾去做焚烧和填埋,导致它整体回收率低于25%。”熊维介绍。
“看到盒聚变这样的项目,更加坚定了我在外卖餐盒领域持续的创新升级”,她解释道,“当时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数千件塑料餐盒的回收再利用,实际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2021年,上海睿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餐盒高值回收再生创新技术工艺方案”获得了青山计划的支持。通过对塑料餐盒的预处理、清洗、分选、造粒,熊维和她的团队能够再造出黑点少、气味低、透明度高的高品质PP塑料颗粒,用于非食品接触材料。而这只是构建绿色包装体系的一环,青山计划正在推动构建全产业链绿色低碳生态,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解决方案。熊维很高兴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5.守护大自然的甜蜜馈赠
位于秦岭大山的村庄里,养“土蜂”对村民来说是普遍现象。挑选匀称的木段,掏空内芯,抹上吸引野蜜蜂的黄蜡,一个老式“蜂箱”便由此诞生。到了蜂蜜成熟的时节,村民会烧一把艾草,烟熏火燎着把蜜蜂赶出“家门”,再握一把铲子将“屋内房间”全部“摧毁”,便是取蜜了。
“有的熏走了,有的熏死了。”土生土长的张建国,儿时便看着祖父、父亲取野蜂蜜,“每年都会放蜂箱到悬崖壁上,但产量都不多,成不了规模。”这种烟熏驱散蜜蜂,然后割取蜂蜜的方式,对蜂群有较大影响。如今,张建国也成为了一名土蜂养殖户,但他的做法与父辈迥然不同。放弃传统的熏赶形式,而是将蜜蜂过箱,进行不伤害蜜蜂的取蜜方式,并在蜂箱放置环境和蜜蜂选种方面,更遵循环境友好和生物多样性原则。
“蜜蜂所待的地方,要环境好,空气好。”这座秦岭深处的村庄里,清晨人们可以在鸟鸣声中醒来,面向大山伸一个懒腰,微风拂面,飘入鼻腔的是淡淡花香。而张建国与当地农户养殖的“土蜂”更具特殊性。土蜂又称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个头小、耐寒,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且能够在高海拔山区授粉,对生物多样性有独特的价值。基于这样的现实,秦岭地区的养蜂业走进了青山计划的视线。
2021年,美团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以下简称“自然守护行动”),试图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路径,围绕保护地开展公益项目,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自然守护行动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类、保护地周边社区生计替代、保护地一线科研实践三个方向进行项目征集、资助。以秦岭中华蜜蜂养殖为代表的“保护地周边社区生计替代项目”,通过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可持续经营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居民收入。
蜂蜜如同大自然赋予村民的甜蜜馈赠。为了保护蜜蜂的生存环境,张建国和蜂农们还会自觉担当起“护林员”的角色。改善居民生计和保护生态的双赢,无疑是对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的最佳回应。
上面这五个人的小故事,也是五年来“青山计划”的故事。
作为“青山计划”的推动方,美团已经走过十二年历程。受益于我国广阔市场和数字经济,美团业务快速发展,用科技连接了消费者和商家,亲历了技术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
对于美团而言,“青山计划”既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助力国家和社会低碳转型的主动担当。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美团外卖社会责任委员会主席王莆中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美团长期耕耘、希望为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五周年为新起点,美团将继续携手各方,深入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构建“更好生活,更美自然”。